参加某开发比赛后记

前些日子参加了某云的开发大赛,结果出来了~ 屏幕快照 2015-05-04 16.19.27 仅仅拿了一个三等奖,略桑心。
参赛过程具体见《[如何一下午写3000行?记某云的Golang API
SDK生产过程](/%e5%a6%82%e4%bd%95%e4%b8%80%e4%b8%8b%e5%8d%88%e5%86%993000%e8%a1%8c%ef%bc%9f%e8%ae%b0%e6%9f%90%e4%ba%91%e7%9a
%84golang-api-sdk%e7%94%9f%e4%ba%a7%e8%bf%87%e7%a8%8b)》

不过伤心之余,我理性一把,看了看前4的分别都是啥: 特等奖是移动客户端的解决方案:mu
MU (Mobile UCloud) 是一个基于 UCloud API 的手机版管理工具……
成熟度已经和产品可以媲美了,也解决了在移动端大潮之下,官方对移动端支持几乎是空白的痛点,所以只需要签个协议就可以用的产品,拿奖不奇怪。
而三个一等奖里,有另一个产品: ESS_For_Ucloud
这货就相当于AWS里的ELB,同样是改改就能投入线上使用的产品。 解决了……呃……官方有LB,但是需要人工调整这样"不云"的尴尬。 第二个一等奖是:
Ucloud CLI命令行接口
回想我司的运维、SA们用来控制AWS的工具,不是web控制端,不是各种写好的SDK,而是AWS CLI,因为他们最熟悉的就是各种脚本。
这也正是比赛举办方所缺少的! 虽然命令覆盖得并不是很完善,但也算是补上了个自动化运维的坑。 最后一个一等奖是: Python
SDK

在我吐槽官方的SDK用了**params这样的动态语言特性时,聪明的人自然会想到,举办方自然希望修补官方的SDK也是比赛的侧重方向了嘛~

虽然,我粗浅地看下去,这个SDK也仅仅是修补了官方SDK调用时不严谨的尴尬,而且由于API这么多,自然覆盖得不全,但是也算抓住了举办方的心了。
公布之后在交流群里,不少人也吐槽自己UT覆盖率比得上面的都高,为啥只能拿二等甚至是三等。反过来想,真的算是程序员典型的思维了:自己做的程序、工具很"牛B",但是为啥没有人用,甚至是不受欢迎。
都是因为: 没有抓住痛点!没有抓住痛点!!没有抓住痛点!!! 所以,下次做东西的时候,得多问问自己:

需求是啥!?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